2025德国智能制造企业中国行开启,第一站到访苏州
9月3日,由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德国)组织的2025德国智能制造企业中国行正式开启。行程第一站来到苏州市吴江区,由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的中德智能制造(吴江)座谈会在这里举行。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俞子荣,吴江区委常委、吴江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文斌,德中经济研究所创始人、柏林自由大学前副校长、泽佩林大学校长、德国著名汉学家、时政评论家余凯思(Prof. Dr. Klaus Mühlhahn),与德国企业代表团及两国各界嘉宾共同出席。
俞子荣在致辞中表示,世界经济复苏当前面临挑战,但中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展现出强劲韧性。俞子荣指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表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能持续增强、以务实行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俞子荣称,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今年开启新的十年,两国在政治、经贸等各方面的合作持续发展。双方在智能制造领域高度互补,发展理念、技术路径、市场空间高度契合,合作潜力巨大。德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强国,持续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在高端装备、工业软件、绿色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拥有世界领先优势。双方携手合作,不仅能共享中国广阔的市场机遇,更能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李文斌介绍,从1993年第一家外企签约落地,到如今700多家全球外资企业在此蓬勃发展,吴江开发区30余年来始终致力于高水平对外开放。目前,开发区在业德企19家,覆盖装备制造、新材料、科技服务等行业。近年来,吴江开发区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未来,吴江经开区将进一步深化与德国的交流合作,在互惠互利中实现更大发展。
座谈会中,吴江经开区招商局代表从区位优势、产业资源、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吴江经济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做出详细介绍。
在主旨演讲环节,余凯思(Prof. Dr. Klaus Mühlhahn)从中国的工业政策、雄厚的基础设施等方面,向德企嘉宾深入介绍中国投资营商环境,并指出德国和欧洲需保持开放,同中国在众多拥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展开合作。余凯思建议德国企业,与中国技术领先企业建立有针对性的合作伙伴关系,专注于互补优势和共同创新,抓住发展机遇。
座谈会中,德国智能制造企业崇德昱博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克里斯托弗·胡佩斯(Christoph Hupays)、Delfa Systems工业自动化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菲利普·林内巴赫(Philipp Linnebach)、Koschmieder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克劳斯·科施米德(Claus Koschmieder)、C4激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蒂洛·施泰因迈尔(Tilo Steinmeier)、iSax工业4.0方案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海科·沃克(Heike Vocke)、Transfact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海科·马丁(Heiko Martin)、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中国区大使罗尔夫·戴姆勒(Rolf Demmler)、缆普集团中国区总经理王玮晔分别介绍企业情况。
座谈会后,德国企业代表团赴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