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与东南亚扩充自贸协定

中国将扩充与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把数字及可再生能源等视为重点领域,推动企业交易和投资增加。通过扩大亚洲贸易圈,来对抗实施关税措施的特朗普政府。

中国与东盟的自贸协定于2005年生效,双方间的贸易降低了关税。东盟成员国包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10个国家。

此次扩充自贸协定将数字、可再生能源、顺畅的海关手续等9个领域列为重点项目。数字方面,将推进贸易所需结算及文件的数字化,争取实现系统的互联互通。并完善所需基础设施及信息管理相关规则。

有可能会推广中国自主开发的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为了扩大人民币结算手段及结算网络,中国正在亚洲加紧扩充CIPS。

预计中国游客及商务人士等可在境外使用微信支付及支付宝的场所也将增加。东盟各国使用的结算手段在中国的使用范围也会扩大。

可再生能源方面,将加快包括纯电动汽车(EV)在内的新能源车及光伏发电等的交易,增加对相关产业的投资。海关手续方面,将引入可在同一个窗口完成贸易所需申请手续的机制。

中国商务部官员在9月8日的记者会上透露,已经完成与相关国家的谈判。同时称中方将与东盟保持密切沟通,积极推进各自国内签署批准程序,并表示争取在今年年内签署关于修订自贸协定的议定书。

在10月于马来西亚召开的东盟相关峰会上,这可能会成为一大议题。

中国有意通过与东盟加强贸易关系,来对抗利用关税政策来施加压力的美国。中国商务部官员针对美国强调:“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全球产供链带来的冲击,中国与东盟坚持多边合作,共同维护区域产供链的稳定畅通”。

美国于4月开始对中国征收累计145%的额外关税。5月双方将关税降低115%之后,美国仍对中国适用30%的额外关税。4月以来,中国对美出口已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

对中国而言,东盟已成为最大的出口目的地。

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7%,保持在高于2024年全年的水平。在内需放缓、对美出口缩减的情况下,作为新的出口目的地,东南亚成为非常重要的市场。

为了规避美国的对华关税,中国加强了经由第三国的“迂回出口”。

今后,将零部件运至东盟进行组装后再出口至美国等地区的情况可能会持续。

对东盟而言,与作为最大区域外贸易伙伴的中国加强关系同样必不可少。美国8月对缅甸和老挝启动40%的对等关税,对越南启动20%的对等关税。对于希望增加对华出口来替代美国市场的国家来说,中国扩充自贸协定将为其带来益处。

来源: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