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能源项目:西方融资衰退,中国加速推进
文丨艾哈迈德•帕托尼
为助力印尼摆脱煤炭依赖,2022年,一个由西方国家包括日本组成的国际联盟发起了“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Just Energy Transition Partnership,简称JETP),承诺提供总计200亿美元的资金,其中包括赠款、低息贷款以及私人融资,但截止目前实际仅到位12亿美元。
而JETP的早期推动者美国已于2025年3月悄然退出,协调工作随即落到了德国和日本头上。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正不断扩大参与印尼的绿色能源价值链,从光伏、水电项目到电动汽车组装,这些项目往往依托国家融资支持,且推进迅速。
在西方合作伙伴迟迟未能兑现承诺之际,中国参与日益深入已经成为印尼能源转型的显著特征。
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上个月发布的报告指出,西方支持东南亚清洁能源转型的承诺“尚未转化为更多实地项目”,随着西方发展援助力度减弱,“中国作为该地区发展伙伴的相对重要性将提升”。
报告补充道,2022年至2023年间,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发展融资增长了16亿美元,总额达49亿美元,其中多数资金流向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印尼和马来西亚的高铁建设。中国在该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承诺额在短短一年内增长近四倍,2023年已接近100亿美元。
报告显示,到2026年,由于美国、欧盟和英国削减援助规模,可能导致流向该地区的官方发展融资减少超20亿美元,降至约265亿美元。
报告指出,中国在2022年和2023年连续成为印尼最大的单一国家发展融资来源国,占比稳定在10%左右。但专家警告称,这种快节奏的商业运作模式可能伴随着监管以及环境保障措施弱化的风险。
中国稳坐印尼能源领域“头把交椅”
2023年,中国国家电网、天合光能以及多家银行和能源企业与印尼国家电力公司PLN签署了价值约540亿美元的谅解备忘录,涉及可再生能源项目和智能电网建设。2024年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安托访华期间,两国企业又签署了价值1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
印尼要实现成为东南亚电动汽车制造中心的远大目标,中国也正在发挥关键作用。
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由中国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和广西汽车集团成立的合资企业)等中国车企已经布局印尼的电动汽车制造业,支持印尼政府实现到2030年电动汽车年产60万辆的目标。
比亚迪目前正投资10亿美元在西爪哇省建设一座年产15万辆电动汽车的工厂,预计将于2026年1月投入生产。上汽通用五菱早在2017年便已在西爪哇省的西卡朗(Cikarang)工业园区设立了工厂,最初生产传统燃油车,2022年新增了电动汽车生产线。
印尼能源与矿产资源部长巴利尔•拉哈达利亚(Bahil Lahadalia)在2024年9月重申了印尼政府重视中方参与其绿色能源建设的立场,并抛出了包括婆罗洲1.3万兆瓦水电项目和巴布亚省2.4万兆瓦水电项目在内的重大绿色投资机会。“这是我们与中方的潜在合作机会,单靠我们自己无法完成这些项目。”他说。
最新进展是今年6月,中国光伏巨头隆基绿能在雅加达附近开工建设一座年产1.4吉瓦太阳能电池板的工厂。
JETP推进乏力
2022年JETP刚刚启动时,目标是帮助印尼实现电力行业碳排放达峰,并在2030年前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升至34%。
但官员和专家表示,受印尼政府及捐助国内部官僚程序拖沓和政治优先事项调整的影响,该倡议屡屡陷入停滞,始终难以取得进展。
此后美国重新调整了能源政策重心,将资金转向符合其“美国优先”立场的项目。而普拉博沃政府似乎更青睐通过生物质、氨或核能改造现有燃煤电厂的策略。普拉博沃执政后,印尼已表现出深化南南合作的意向,这与本届政府更广泛的不结盟经济与外交立场一脉相承。
印尼总统气候与能源特使、普拉博沃总统的弟弟哈希姆•乔乔哈迪库苏莫(Hashim Djojohadikusumo)强烈批评JETP,称其为“失败的项目”。哈希姆在今年早些时候表示:“美国政府未曾拨付一分钱”,并称200亿美元的承诺纯属“空头支票”,靠不住。
印尼国家能源委员会(National Energy Council)负责制定印尼国家能源政策,其委员之一、大学讲师阿古斯•普吉•普拉塞蒂约诺(Agus Puji Prasetyono)指出,“JETP对实现我国净零排放目标和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至关重要,但实际推进速度缓慢,官僚壁垒、资金短缺以及法规不完善一直阻碍进展。”
专家表示,美国退出后JETP进程进一步恶化。基础服务改革研究所(Institute for Essential Services Reform)执行主管法比•图米瓦(Fabby Tumiwa)表示:“虽然德国和日本已接手协调工作,但印尼政府内部的投入也在减弱。”
经济与法律研究中心(Center of Economic and Law Studies)主管毕马•尤迪斯蒂拉(Bhima Yudhistira)指出,JETP机制的架构非常复杂,涉及多个层级的工作组、秘书处和捐助国议会审批程序,这让印尼政府日益感到不满。
另外,JETP有一部分融资属于低息贷款,这可能会加重印尼的债务负担。“如果资金最终以债务形式出现,官员们就会质疑,那为何不直接向世界银行或者亚洲发展银行借款呢?”
因此,“我们看到能源矿产部等关键机构的主动性降低,热情也在下降,”法比还说。
中国速度
相比之下,中国的清洁能源与技术领域的投资却在快速增长。
雅加达能源金融非营利组织能源转型研究所(Energy Shift Institute)总经理普特拉•阿迪古纳(Putra Adhiguna)指出,JETP强调的是治理改革、透明度以及优惠融资,而中国对印尼能源转型的参与以商业为主,且推进速度明显更快。
“西方机构可能要花好几年的时间完成可行性研究和评估,而同样的时间中国投资的项目工程可能已经过半。”他解释说。
尤迪斯蒂拉还表示,JETP包含保障措施和透明度要求,而许多中资项目却笼罩在神秘之中:“所有流程都是闭门进行的,但很多项目的确是在稳步推进。”
他强调:“如果一定要选,政府显然是倾向中国。他们看到的是行动,而不只是会议和文件。”
阿迪古纳指出,官僚主义的各自为营以及政府内部的犹豫不决也是导致JETP止步不前的原因。“政府和印尼国家电力公司有许多规划项目都还没有落地,”他说,“还有一个矛盾点在于,资金可能被用于采购中国技术,这种情况也令援助国心存芥蒂。”
印尼JETP秘书处负责人保罗•布塔布塔尔(Paul Butarbutar)强调,在各国和国际商业银行等私人机构的支持下,该伙伴关系已经为太阳能、地热发电厂和新输电线路筹集了近12.5亿美元的赠款和低息贷款。“主要挑战在于符合融资条件的项目有限。”他告诉对话地球。
他还指出,美国仍在支持20亿美元的世界银行贷款担保,且如果印尼能拿出可行的项目,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也仍有意愿投资。
但他指出,机会面向所有有意向的投资者,并表示印尼仍有大量可再生能源潜力有待开发。“这面向所有投资者,中国完全有条件参与其中。”布塔布塔尔表示。
他指出,中国将印尼视为拓展贸易空间的“战略生产要地”。“例如,由于贸易限制,直接向美国出售太阳能组件会很复杂,但在印尼生产就能打开新市场。”
环境与人类代价
然而批评人士称,这种“绿色工业化”叙事伴随着一定代价。
能源转型研究所的阿迪古纳表示,中国项目推进速度之快会增加监管力度减弱和环境保障措施弱化的风险。
中国海外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主遵循东道国的监管环境,而许多东道国属于发展中经济体。“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东道国标准薄弱。”他说。
以印尼的镍产业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镍生产国,印尼约80%的镍加工项目由中国企业全资或控股持有。
全球约60%的电动汽车电池含有镍,但在印尼,镍冶炼厂通常依赖自备燃煤电厂供电,产生了大量的空气污染和碳排放。在莫罗瓦利工业园区(Morowali Industrial Park,中国青山集团是其主要股东)附近,镍矿开采已导致周边社区出现健康问题,相关企业也因违反环境法规遭到罚款。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和经济与法律研究中心(Celios)去年联合发布的研究显示,镍冶炼厂造成的空气污染会带来严重的公共健康风险,预计2025年将造成3800余人过早死亡,2030年这一数字将升至近5000人。
随着中国企业近期开发出了高压酸浸冶炼技术,印尼目前电动汽车电池产能较低的局面将会大为改观。印尼出产的镍目前普遍品质较低,而利用该技术便能够更高效地提纯出适用于车载电池的高等级镍。上个月,中国电动汽车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在西爪哇省投资59亿美元建设的镍电池工厂动工,也引发了环境担忧。
印尼国家能源委员会的普拉塞蒂约诺为本国的战略辩护,称中国投资须符合印尼的国家标准并接受监管。他表示:“没错,确实存在挑战,但我们正在提高透明度,同时加强环境和劳动法规的执法力度。”
能源转型研究所的阿迪古纳认为,中国作为全球发展伙伴,将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他表示:“未来中国应帮助提升海外投资治理标准,不一定非要完全照搬西方框架。”
作者简介:艾哈迈德•帕托尼(Ahmad Pathoni),常驻雅加达的资深记者,拥有超过25年从业经验,长期为国际媒体机构报道印尼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