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猪肉产业背不动“新保护主义”的大锅
将中国依法依规发起的对欧盟相关猪肉产品反倾销调查,与欧盟在没有任何盟内产业申请的情况下自主发起的不合理、不合规调查放在一起比较,本身就毫无道理可言,对相关产业也不公平。而布鲁塞尔的决策者们,屡屡将贸易工具武器化,严重背离了自由贸易的基本精神。
调查过程中,中方与包括西班牙在内的欧盟相关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成员国政府保持良好沟通,认真听取各方意见。这种透明度与欧盟在电动汽车案中“无产业申请即自主调查”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对这种论调,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回应称,对话与合作是产业所求、民心所盼。中方开放合作的立场不会变,对话磋商的原则不会变,并已为此做好准备。
对此,中方已诉诸世贸争端解决机制,寻求在多边框架下解决争议。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决定,实际上是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这一措施将产生三重负面影响:损害欧洲消费者福祉,导致他们不得不为购买电动汽车支付更高的价格;打击欧洲汽车产业竞争力;削弱欧洲绿色发展进程。
尽管欧盟执意采取这些措施,为落实中欧领导人会晤共识,中方始终秉持最大诚意,与欧方开展了20多轮磋商,全力寻求双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中方的耐心与专业态度,相较欧盟的单边主义行为,对比不要太鲜明。
在双向投资方面,欧盟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和投资目的地。截至2025年5月,欧盟对华累计投资1543亿美元,其中1至5月同比增长1.1%;中国累计对欧盟直接投资1145亿美元,其中1至5月同比增长62.8%。
欧盟企业对华投资信心不减。今年以来,奔驰、空客、赛诺菲、飞利浦等欧企首席执行官纷纷来华,深挖中国市场机遇。近期,商务部还将举办中欧企业家座谈会,企业家对此十分期待,报名踊跃。
这些事实表明,尽管存在贸易摩擦,但中欧经贸关系的基本盘依然稳固,双方企业界的合作意愿强烈。
报告呼吁法国和欧盟采取更独立的态度,与中国寻求更紧密合作。这一立场反映了欧盟内部对于当前贸易政策走向的担忧。
欧洲企业界也纷纷表达了对贸易摩擦升级的忧虑。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表示,“稳定的经贸关系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对话协商是解决分歧的唯一有效途径”。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希望看到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而非不断升级的贸易对抗。
欧盟内部理性声音的增长,也为中欧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撑。
正如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所强调的,中方始终敞开对话大门。期待欧委会切实落实中欧领导人会晤共识,与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双方关注,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