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文化无形资产融资痛点 杭州滨江要用“文创分”为企业“画像”

9月27日,在杭州高新区(滨江)网络文学出海洽谈会暨IP直通车专项活动上,一项新的文创企业融资评估机制引发在场人士热议:高新区(滨江)已经初步设计一套“文创能力评价体系”(即“文创分”),对文化“新三样”企业原创IP、数字内容、知识产权、文化品牌等无形文化资产进行量化评估,将其作为企业信贷融资的重要依据。

一直以来,文创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特点,尤其是企业所持有的IP等无形文化资产难以被量化评估,因此企业难以获得授信,如何破题?

作为文化产业高地的杭州高新区(滨江),将试点推行“文创分”。具体来说,就是把原创IP等文创企业持有的无形文化资产进行量化评价,进而为企业一对一“画像”,便于后续精准对接相关机构进行融资。

“我们前期走访了一批金融机构和文创企业,并根据大家反馈的意见,建设优化‘文创分’细分指标体系,我们还计划在此基础上试点为企业积极对接金融资源。”高新区(滨江)文创发展中心有关工作人员介绍。

设计这样一套“文创分”,有何必要性?

“一般来说,文创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类型复杂,且缺乏统一科学评估标准,金融机构难以准确衡量资产价值和评估风险。”杭州高新金投集团禾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翁佳燕说。

翁佳燕长期关注全国文创行业领域融资事件,她认为,“文分”授信体系能让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对文创企业资产情况有更直观的认知,增强金融机构对文创企业的授信信心。

文创企业怎么看待“文创分”?

九州文化国内事业部总经理仲佳奇说,有了“文创分”这样的依据,会增强金融机构对文创企业“敢贷、愿贷、能贷”的意愿。

令在场企业振奋的,不只有即将启用的“文创分”,还有一支专门针对文化“新三样”企业的专项扶持基金。

高新区(滨江)党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滨江)正在组建文化“新三样”发展专项基金,首期规模拟为5亿元。该基金将坚持“投早、投小、投原创”宗旨,计划投向文化“新三样”企业精品佳作等。

破浪出海,“国际滨”已然先行。高新区(滨江)文创发展中心主任龚栩介绍,2024年,高新区(滨江)全区规上文化“新三样”企业实现营收982.8亿元,其中网游企业实现营收916.5亿元,网易、电魂等一批网游出海先锋企业营收表现稳健。

支持文化“新三样”企业出海,“国际滨”还要继续亮实招。据了解,高新区(滨江)正在就文化“新三样”出海改革10条和推动文化“新三样”发展“政策40条”征求意见。其中,“政策40条”拟针对原创精品创作、优质IP转化、产品出海发行、海外运营推广等环节,给予文化“新三样”企业相应资金或资源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