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危”物种黄胸鹀现身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核心区,生态价值再获印证

近日,鸟类摄影爱好者在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核心区拍摄到珍稀鸟类,后经专家鉴定为国家 Ⅰ 级保护鸟类——黄胸鹀。据了解,该鸟在此处的种群数量在20只左右。

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梁克勤/摄

黄胸鹀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鸟类,具有迁徙习性,也是羽色最鲜艳的鹀类之一。黄胸鹀也叫“禾花雀”,20世纪90年代初,黄胸鹀还是欧亚大陆上最为常见的鸟类之一。由于人们错误地认为黄胸鹀是“天上人参”,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而大量捕杀;其次,黄胸鹀外形优美,叫声悦耳受到养鸟人的喜爱,而被大量捕捉用于观赏,十年间种群数量减少了99%。其濒危等级也由2004年前的“无危”4次升级至现今的“极危”物种,比大熊猫还要濒危。

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梁克勤/摄

鸟类专家认为邛崃市生态环境好,同时天府现代种业园每年开展水稻、高粱等大量新优品种展示,属于小规模的混合农业,采用生态种植方式,除草剂和农药使用量极低,草籽和昆虫的丰富度及数量高于其它区域,有利于为黄胸鹀提供“长期且丰富”的食物。

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梁克勤/摄

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作为国家首批布局西南唯一的国家级种业园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积极推进生态农业与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园区内保留有大片自然湿地、稻田生态系统和原生灌丛,为候鸟迁徙和栖息提供了良好环境。

此次黄胸鹀的发现,不仅是对园区生态建设成效的肯定,也为成都平原地区候鸟迁徙路径研究提供了宝贵数据。下一步,园区将联合相关科研机构,持续开展生态保护宣传,进一步提升公众对濒危物种的关注与保护意识。

天府现代种业园核心区部分鸟类图鉴:

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杨韬/摄

红喉姬鹟(Ficedula parva)梁克勤/摄

黄眉柳莺(Phylloscopus inornatus)梁克勤/摄

普通朱雀(Carpodacus erythrinus)梁克勤/摄

喜鹊(Pica serica)梁克勤/摄

金腰燕(Cecropis daurica)梁克勤/摄

白腹鹞(Circus spilonotus)杨韬/摄

蚁鴷(Eurasian wryneck)梁克勤/摄

灰头鹀(Emberiza spodocephala)杨韬/摄

红喉鹨(Anthus cervinus)杨韬/摄

楔尾伯劳(Lanius sphenocercus)杨韬/摄

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杨韬/摄

大杜鹃(Cuculus canorus)杨韬/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