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与经济停滞相伴随的过度降价现象越来越明显。在民众日常使用的外卖APP上甚至出现了免费提供商品的服务,高档酒和品牌商品也出现了价格下降。从最近的物价统计反映出的通货紧缩压力,与日本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经历的日元升值通紧不相上下。
“零元买了两次汉堡”,住在上海市的女性公司职员在7月上旬,免费获得了中国资本的快餐店的商品。使用了最大的外卖平台美团在APP上发放的优惠券。
在中国的外卖行业,价格战越来越激烈。在美团和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饿了么持续垄断的市场,今年进入了互联网巨头京东集团。发生了发放优惠券等顾客争夺战。
7月上旬,阿里巴巴宣布将在未来一年投入500亿元人民币作为降价资金。京东也表示将投资100亿元。使用外卖软件就可以零元下单,引起了话题。
过度降价会损害包括提供商品的餐厅在内的企业的收益。7月18日,产生危机感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美团等3家公司进行约谈,要求纠正。
8月1日3家公司宣布停止过度的价格竞争,免费提供也随之减少,但为了防止顾客流失,优惠券的发放至今仍在持续。
无法从价格竞争中脱身,是因为家庭的节约意识已经扩散到餐饮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7月份餐饮业收入同比仅增长1.1%。
大幅度降价也扩展到奢侈品和嗜好品。比如在商业接待时使用的中国传统蒸馏酒——白酒。建议零售价约800元左右的高档白酒,在上海市内的折扣店打8折出售。
当局5月中旬修改了厉行节约的条例,禁止官员和公务员在接待会餐时提供高档菜肴和烟酒。这一节俭令也加速了白酒等产品的需求下降。
北京的折扣店也在半价出售欧美的奢侈品箱包。日本大和综研的经济调查部部长斋藤尚登分析称,“既然消费蛋糕有限,用尽各种手段,争夺需求的竞争将持续下去”。
由于需求的增长乏力加上企业的产能过剩,经济通缩的隐忧越来越强烈。显示综合物价动向的4~6月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1.3%。连续9个季度下滑,创历史最长纪录。
GDP平减指数的降幅显示通货紧缩压力的大小。如果与过去的日本相比,这与日本2011年10~12月创出的下降1.4%持平。当时的日本在同年3月发生东日本大地震后面临内需不足的局面。当时是日元升值压低进口物价而加剧通货紧缩的时期。
仅仅从物价动向来看,可以说中国经济的 “日本化” 趋势正在变得明显。中国领导层也保持警惕,在 7 月 1 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上确认了 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