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响彻蓉城!《乐和长歌》楚式浪漫征服巴蜀观众
10 月 8 日至9日,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大剧场内掌声如雷,入围第十八届文华剧目奖终评的湖北原创舞剧《乐和长歌》在此完成文华奖终评演出。这场横跨两千年的楚文化盛宴不仅实现演出票提前售罄,更以极致的艺术呈现收获巴蜀观众的热烈追捧,为文华奖角逐奏响完美序章。
作为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演艺集团联合打造的精品力作,该剧由舞蹈界领军人物王舸执导,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与湖北省歌剧舞剧院联合献演,将编钟文化与楚地美学熔于一炉。当舞台上 1:1 复刻自湖北省博物馆的编钟响起第一声浑厚回响,配合多维度投影营造的青铜光影,观众瞬间被带入春秋战国的楚地时空。
演出中,楚舞 “翘袖折腰” 的柔美与战舞的刚劲形成强烈张力,巫傩元素的神秘演绎更添古楚风情。在《魅影》舞段中,深紫色水袖翻飞间,舞者以精准的肢体语言诠释着 “和国” 与 “乐国” 的命运纠葛;而战士铠甲背面的骷髅纹饰,无声诉说着 “一将功成万骨枯” 的历史沉思。作曲家杨帆创作的配乐将编钟古乐与现代交响融合,祭祀场景的凝重与宴享段落的灵动交替,构建出层次丰富的听觉景观。
“当希音的红色舞衣穿透黑暗,编钟声骤然响起时,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成都观众李女士难掩激动,她特别提到舞台设计中竹简与投影的虚实结合,“仿佛亲眼见证了楚文化从历史中苏醒”。不少观众在演后留言,称该剧不仅是视觉盛宴,更通过和成与希音的命运悲剧,读懂了 “乐和天下” 的东方智慧。
总导演王舸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楚文化的浪漫在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我们用架空历史讲真实情感,希望让千年文脉与当代观众共鸣。” 据了解,该剧通过交错时空的叙事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交织,其 “协和万邦” 的精神内核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呼应,成为打动观众的关键。
此次演出既是湖北舞台艺术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楚蜀文化的深度对话。业内人士评价,该剧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为历史题材舞剧创作提供了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