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互相下调关税,世界经济有望提振
中美两国政府于11月10日互相下调了加征关税。美国将与合成毒品芬太尼相关的20%对华关税下调至10%,中国也停止了适用于美国产大豆等的最高15%的报复性关税。
中美首脑于10月30日在韩国举行的首脑会谈上达成协议。该协议已于美国东部时间11月10日凌晨0时1分(北京时间当天下午1时1分)生效。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消息称,美国对中国船只征收的“入港费”也将从10日起计算,推迟一年实施。如果中美的贸易恢复,将有助于提振世界经济。
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执行经济学家木内登英估算,对华关税降低10%,全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在3年内被推高约0.04%。预计对日本将产生0.05%的推高效果。
围绕中美相互加征的24%对等关税,双方将在2026年11月10日之前继续暂停实施。
中美首脑会谈后,两国紧张局势暂时趋于缓和,但尚未签署正式贸易协定。双方对协议内容的解释也存在差异。
美国白宫表示,中国将恢复进口美国产大豆。美方就首脑会谈的协议内容进行说明的“事实清单(Fact Sheet)”显示,中国将在2025年首先进口1200万吨以上美国产大豆,2026年至2028年至少每年购买2500万吨大豆。中方没有透露具体内容。
围绕稀土出口管制的调整也存在不同的主张。美国主张过去的管制“要在事实上废除”,而中国仅将10月9日公布的稀土制造技术等相关出口管制推迟了一年。
中国政府11月9日发布的消息显示,暂停对镓、锗、锑、石墨等关键材料对美出口管制的部分条款,为期一年。关于这一点,美国在“事实清单”中写道:“中国将在事实上取消管制”。
稀土和稀有金属在纯电动汽车(EV)和半导体的制造中不可或缺。如果中美协议在认识上仍然存在偏差,对依赖中国产重要矿产的日本企业等来说,供应隐忧将难以消除。中美对立重燃风险依然存在。
来源:日经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