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棉花1~6月对中国出口大减9成

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正在给棉花贸易带来急剧变化。美国产棉花对中国的出口1~6月同比减少9成,另一方面,对越南和巴基斯坦等中国以外地区的出口增加。服装产业转移生产基地的影响很大。由于经济放缓和需求走弱风险,棉花价格一直处于上涨乏力状态。

英国LSEG的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1~6月),美国产棉花对中国的出口同比减少9成。另一方面,对越南、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等国的出口增加,特别是对越南的出口量增至约2.7倍。

关于美国棉花出口目的地发生变化的背景,一是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和服装产业的生产地转移,二是中国推进农作物采购来源多样化的行动。

特朗普政府4月宣布实施对等关税。美国4月累计对中国加征145%关税。根据5月在瑞士举行的部长级磋商的协议,双方将关税下调115%,对中国加征的关税降至30%。关税谈判的前景尚不明朗,偏重于中国的生产体制成为风险。

近年来,服装产业不断将面向美国的服装生产基地转移到人工费低廉的东南亚和南亚等中国以外地区。2025年1~6月,由于中美对立激化和实施关税的担忧,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强。随着生产转移,作为原材料的棉花的出口方目的地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很高。

美国对越南进口产品的对等关税从最初的46%降至20%,对巴基斯坦的关税从29%降至19%。东南亚、南亚和中东国家在实施关税后,仍保持着生产基地的优势地位。在服装生产方面推进“脱中国”的趋势不会停止,美国产棉花的出口目的地也将扩大到中国以外。

美国政府考虑到中国产品,密切关注经由第三国向美国出口的“迂回出口”。在越南设有缝纫基地的中国企业有从中国进口纱线和布料的情况,如果对中国的依赖度较高,可能会被认为是迂回出口。越南对美国产棉花的进口量剧增,反映出从纱线和布料等原材料生产到缝制等都在推进“本地化”的情况。

此外,中国自第一届特朗普政府以来,为了稳定采购农作物,不断降低对美国产农作物的依赖度。除了大豆和玉米之外,在棉花领域,这种动向也很明显。国际贸易中心的统计显示,从中国的棉花进口来源地来看,巴西在2024年成为最大,超过美国。2025年很有可能维持这种趋势。

今后的焦点是关税和贸易变化对产量和价格产生的影响。

美国农业部(USDA)8月推算,2024~2025年度(2024年8月~2025年7月)美国产棉花出口量为1190万袋,比前一年度增加1%。对其他地区出口的增加抵消了对中国出口减少的部分。预计2025~2026年度也将增加,达到1200万袋。

棉花价格上涨乏力的局面将持续下去。作为国际指标的纽约期货(第二交割月)截至9月2日徘徊在1磅66美分左右,略低于年初水平(69美分)。日本棉花协会的代表理事大下信雄就低迷的棉花价格解释称,“对等关税的不确定性很强,纺织产品的需求恢复难以预料”。

在盛产棉花的美国南部,传统上共和党势力较强。如果关税的负面影响通过出口减少和价格下跌波及棉花农户,对于力争在2026年11月中期选举中获胜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来说,将是一个打击。特朗普也有可能通过关税谈判,向贸易伙伴国要求扩大包括棉花在内的农作物进口。

围绕关税与美国产生对立的印度政府8月19日宣布,将在9月30日之前取消进口棉花的关税。今后美国产棉花的进口有望增加。

日本经济新闻